看这部作品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看前半部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个英文标题可以冠以一个“交响诗篇”的日文/中文名称。但看完它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这名字起得伟大。
这部戏有男女主角,但我却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一个宏伟的时代剧。在片尾,当兰顿下定决心的时候提到查尔斯这样一个消失了快20集的角色,当太空中交战的背景音乐突然从Hip-Hop变成了交响乐,我突然明白,这不是一部快餐作品,这是一个时代的史诗,是一群人的传奇。
所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交响诗。
一个在学校受欺负的、平凡的小男孩,却有着被称为“全人类的救世主”的父亲,在他14岁那一年,他不甘心在父亲名声的阴影下生活,只身离家去追寻自己的命运。
很像传统的热血电影和英雄史诗的开头吧?但是后来呢?后来他发现他根本不是拥有超能力的英雄,也不是能迷倒一大片美女的主角大帅哥,他只是一个被人瞧不起、被首领敲打、被同伴捉弄的“呕吐虫”。
故事慢慢展开,当他认识的人从一群无政府主义者拓展到雇佣兵、科学家甚至非人类,当他明白自己爱上了一个并非人类的女孩,当这个世界的本质像永远剥不完的洋葱皮在我们面前一片片落下,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从抱着滑板离家出走的小男孩,到驾驶尼尔瓦修在空中接住滑空板的少年战士,到最后拯救了世界的神一般的存在,每一个镜头转换,无不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每一次故事推进,无不令人恍然彻悟。就算你说这是部热血片也罢,这故事也太离奇,太宏伟了些。
所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交响诗。
DJ,Rave,LOF,ELF,滑板,机器人,无政府,佛学,希腊文化,神秘主义,以及交响乐,这些东西杂糅在一起,无数的隐喻、谜语和作者根本没准备回答的伏笔,除了最后一版的ED五个人托起地球的画面,我看不出任何理由说这是一部早七点档放给14岁以下儿童看的环保教育片,虽然作者坚持这么说。
虽然其中有5-10集可以完全删掉,但除去拖戏的商业理由不谈,剩下的集数可谓精品。这些乱七八糟的元素被结合得很好,不仅是很好,甚至令人感觉营造了一个非常自然的世界,这就是所谓宏大世界观的最高境界吧。一如沙丘,星战,EVA,这个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科幻作品无一不是创造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世界。
所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交响诗。
这其中的玄妙,关于金枝的无数的寓言,我就不再探讨了,仅仅从我理解的一个侧面来说——那就是人的本性——也许是所有生物的本性——害怕孤独。
兰顿害怕孤独,于是离家去寻找自己的青春,和一群他崇拜至极的无政府主义分子一起;Eureka害怕孤独,于是她将同源的尼尔瓦修当作最亲密的朋友,并且最终爱上了本应三生之隔的兰顿;珊瑚岩害怕孤独,所以不愿意消灭人类,却尽力寻求共生;查尔斯和蕾,诺鲁布和佐久夜,霍兰德和塔尔荷,无不因为害怕孤独而战斗,无不因为逃避孤独而忍受煎熬。就连杜伊在死之前也说,之所以要把整个人类拉下作垫背,“因为我怕孤独啊”。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爱与恨的纠葛,都在逃避孤独,寻找交流和共生,也许这正是作者的本意——如果非要扯上环保题材的话——如果整个星球只有一种生物,那该多么孤独。
没错,我们害怕孤独,而在这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一群伟大的人身上,我们看到无尽的孤独,我们看到爱与恨都是因为孤独,我们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逃避孤独,我们突然明白善恶的区分也许并没有那么绝对,也许只是对孤独的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反应方式而已。
所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交响诗。
最后的结尾,我愿意这样去理解:珊瑚岩带着其中所有的失去了物质存在的人的思维去了分裂出的另一个宇宙,整个地球恢复原始状态,而兰顿和Eureka二人以一种既非人类也非克拉利安的状态生活着,寻求和谐共存的途径。这也许正是作者讲了那么多谜语之后的一个不那么深奥的解答:为了让我们不会孤独,为了让整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不会孤独,让我们学会共生、共存,共同保护这一颗如梦般神奇而美丽的星球。
好吧,我承认我还是会为那充满节奏感的背景音乐和奋战的场面而热血沸腾的年少的孩子,我承认我还相信那些救世主、大英雄、自己的命运之类的玩意,我承认当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耳机里传来这部片子的原声碟震撼的声音,我不由自主地又沉浸到那英雄的故事中去了。
但这有什么不对呢?
交响诗中,有少年的热血与成长,有亚文化的律动和反叛,有佛教、巫术、神秘主义的种种谜语与彻悟,有跨越一切界限、最伟大最包容最真诚的爱情,唯独,没有孤独。